設計新訊:Second Life – 根據人性、社會、經濟運作的3D虛擬社群世界

撰文:O-Design

哈佛大學法學教授Charles Nesson在Second Life開課;英國BBC在Second life舉辦虛擬線上音樂會;搖滾歌手Suzanne Vega在Second Life開演唱會,許多人認為它是自由度超高的3D線上遊戲,但更多人不知道它實已成為一個具有經濟產值的虛擬社會。

cathedral.jpg skytemple.jpg

使用者設計平台
近年來,當自由創意遇上3D,可以產生各種不同媒介的設計,展場設計、動畫設計、軟體設計…不勝可數。

初看美國Linden lab軟體公司在2003年所推出的Second Life虛擬社群軟體,其看似遊戲的操作介面,其實隱含「囊括一切設計」的雄心壯志,換句話說,它提供使用者一個自由創作的設計介面。

shopping.jpg

以實體為基礎,打造幻想國度
從設計自己的樣貌開始,所有在真實世界發生的一切,都可以根據Linden Lab所提供的程式創作原則,重新創造。使用者可以化身為一次大戰飛行員、F1方程式賽車手,或者…當個學生,走進哈佛上一堂法律課(真的有學分),課後甚至還能進圖書館找資料!

它真正讓自己不同於單純線上遊戲的特點在於,角色扮演的真實性被徹底強化,而且與現實生活結合並延伸,每個人所扮演的人物,就跟真實世界一樣,受到經濟體制與社會規範。人們可以透過「虛擬國」的程式介面,發明物件,再透過每天浮動的匯率系統與交易系統公開販售,許多使用者已從中獲得實體利益。

.jpg

新的行銷力量
「開了三年,日漸成熟的SL顯然已有推動經濟的力量,Popular Science幫SL算出它的國民生產總額(GDP)已達$6400萬,而也有很多人在上面真正做起生意來(根據Wikipedia資料),其中包括全球知名的大公司,譬如專門做虛擬裝繕的公司MillionOfUs就幫Toyota做了一部虛擬的Scion xB跑車,另一間公司The Electric Sheep Company也幫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在SL中開了一場紐約洋基對波士頓紅襪的虛擬棒球賽。

虛擬建築家Electric Artist更幫Starwood旅館集團新蓋的飯店先蓋了一棟虛擬版讓人試用,而虛擬行銷公司Rivers Run Red則在幫愛迪達公司做更深入的虛擬,而其中有個叫做Fizik Baskerville的傢伙更被迪士尼看上,請他幫忙在SL裡製作並經營一些卡通的人物與場景。另外還有很多公司專門等著要做虛擬生意,譬如Anshe Chung Studios專門買賣房屋,The OtherLand Group專門買賣郊外漂亮的土地,在實體世界都已經變成擁有十人以上的正式登記公司。」– 引自http://mr6.cc/?p=453 (Second Life 的虛擬世界大探險)

Web 2.0之後呢?
許多人認為SL的概念可以完美結合「創建娛樂、商務軟件、提供服務的平台」。而站在設計的角度,也許在不久將來,實體展覽舉辦時,也會同時在虛擬的3D世界中同步或延長時日進行,畢竟,許多設計原稿本身,就是利用3D概念的工具製作而成。 Second Life雖起步於2003年,卻已掌握Web 2.0的精神(使用者導向)。不過,當最後大家都是 Web 2.0的時候,「讓使用者自行創新」或許會成為致勝關鍵。

(All screenshots are under Copyright 2006, Linden Research,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