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迷必看!不能錯過的2025大阪世博 – 生命閃耀篇
#2025大阪世博#科技與藝術#生命未來#世博亮點#世博指南
在前幾篇文章中,我們探索了2025大阪世博如何透過「敘事設計」、「沉浸體驗」、以及對未來社會的「願景策展」來形塑一場獨特的全球盛會。
從國家館的精心佈局到主題館對「生命」的深刻詰問,世博不僅是科技與藝術的殿堂,更是一場關於人類存在與未來想像的對話。來到最終章,我們將目光移到本次世博的主題館(Signature Pavilions),由各領域專家、藝術家與學者參與創作,以策展的形式回應本屆主題「未來社會的藍圖——為了閃耀生命」。
在科技與想像中尋找自己
主題館中,以科技為語言的展館為未來開啟了形象的入口。《null²館》由數位媒體藝術家落合陽一主理,以鏡面膜與機械驅動模糊數位與物理邊界,讓建築本身成為一種「動態鏡像自然」《null²》的演出。展館透過數位裝置、鏡面與互動視覺裝置構築出數位的想像,讓它不只是觀看空間,而是由觀者自身成為內容的一部分。
《生命巡迴的冒險館》以劇場與動畫展演的方式,引導觀眾走過一場從生命誕生到延續的旅程。
聲音、光線與畫面層層堆疊,在視覺與節奏中模擬出生命過程的張力。在展演中不只描述生命,也讓人在觀看的同時與其建立起情緒的感動。
同樣的概念在前幾篇文章提到的其他館別如水母館亦延伸出對生命的觸感描繪。以聲音打造出立體的空間感,將觀眾帶入一種模擬自然的感官體驗。而未來生命館則從生活面向切入,結合家庭成員的情感共鳴、身體延續議題與未來科技的想像,以互動方式引導參觀者思考生命形態的演變與選擇。
當我們學會靜下來聆聽
在八大主題館中,也有展館選擇以更內省的節奏提出對生命本質的回應。
《生命的動態平衡館》透過光影與裝置暗示自然界中的「動態平衡」概念,強調節奏與共存的體驗,而非靜態的答案。這裡傳遞的訊息不靠言語與數據,而是用時間與節奏,讓人慢慢理解策展人想表達的自然與人類之間的意涵。
《對話劇場》則選擇用敘事與建築語彙傳遞真實的生命片段。展館由兩棟老校舍改造,空間本身即帶有時代與記憶的質地。展演內容以真實故事為素材,透過影像與場景營造出安靜且具情感深度的觀展氛圍。展覽不強調互動裝置或聲光技術,透過真實的故事,讓人在直觀的感受到生命經驗中的重量。
這些展館不給答案,而是提供空間,讓觀看與理解發生。透過觀看他人的故事,也讓人重新思考自身的位置與狀態。
留在園區裡的,是真實的日常
離開主題館後,世博整體的設計巧思仍在園區裡延伸。
由大屋根串聯平台與廣場,為快節奏的觀展提供呼吸空間。這些節點常成為各國文化表演的舞台,從古典舞蹈、現代音樂到迷你裝置劇場,不定時出現的快閃活動,就像生活中的意外驚喜。
每天整點中央水池上演水舞秀,噴泉伴隨燈光、雷射呈現短暫沉浸時刻。園區內亦配置噴霧、水池與遮陽系統,有效調節酷暑,讓身體與心靈在步行中得到舒緩,讓人從中體會未來應有的節奏與溫度。
此外,本屆世博延續 1970 年傳統,將公共設施設計委託給年輕建築師,希望成為新生代創作者的跳板。發起 40 歲以下建築師的公共設施設計競賽。其中有由各類材質、色彩與概念,構築出宛如小型裝置藝術,兼具視覺趣味與舒適功能廁所。在功能與美學之間取得巧妙平衡,重新詮釋公共空間的可能性,值得參觀者在現場仔細體會。
世博,留下的不只是科技或知識,而是與生命相遇的片段。
有時是光影瞬間、有時是水舞中的清涼感,也可能是一段故事在劇場裡觸動靜默。漫畫家浦澤直樹曾提到,1970年第一次大阪世博深刻影響了他對未來的想像,即使未必身歷其境,想像本身便已在心中生根。2025年的世博或已在某些人心中種下火種,並透過媒體與回聲持續發酵。每位參觀者所攜回的感受,或許就是塑造未來的第一步。
Recent Comments / 最新回覆